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奥本海默与原子弹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3/10/28 点击量:

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他在世界的科技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原子弹的制造,是“三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巅峰”。可以说是酿成了一次错误,但也可以说是世界和平的保证。

奥本海默是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美国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1904年出生,自幼受到优良教育,曾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以及德国哥廷根大学。之后,他在瑞士和荷兰作进一步的研究。回到美国后,他在几所大学任教。在二战爆发后他被选作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主任。原子弹造出后被投在日本,奥本海默陷入自责。不久他又陷入了卖国指控,在1963年获得平反,并在1967年死于喉癌。

提到奥本海默,就不得不提到原子弹。1943年,美国科学界率先制造出原子弹。1945年,美国将原子弹投放于日本广岛、长崎,造成了无数日本平民的死亡,轰动了全世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三件史料,都与奥本海默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首先,美国原子弹的制造是由他领导的,如果没有他,美国制造出原子弹的时间可能要更晚。而由于原子弹的制造,才有了日本原子弹爆发的惨剧,这件事虽然不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命令的,但也跟他制造出来的成果扯不开关系。而也正由于这次原子弹爆发,使得世界上的法西斯主义受到了打击和威慑,只能投降,从而给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

这三件离我们有七十年的历史,每一件都有独特的意义,带着鲜明的善和恶,而善恶却又交织在一起,我们对奥本海默的评价也因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制造出原子弹,给世界带来了核恐慌,给许多人类带来了灾难(日本人民是直接的受害者),但原子弹威慑了某些破坏和平的份子,也是科技力量的象征。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给日本人民的痛苦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但同时也致使了二战的结束。没错,正是这原子弹,让法西斯主义低头缴械,让世界重获和平。在七十多年来,原子弹可以说是恐慌的焦点,但也是一个威慑性的和平手段。像美苏冷战期间,两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两方都握有原子弹,如果战事扩大,也许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原子弹,竟然也成了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因素。可是,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对奥本海默制造出原子弹,依然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价。

我想,他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一个一生致力于科学探索与研究的学者,研制出这样神奇的物理成果,作为他一世追求物理的成就,是他追求,而不是他应当避免的。而为了了解他本人对于原子弹以及对于战争的想法(包括动机和感受),我前往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希望从中能窥探这第一个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毁灭性武器的科学家的想法。

从本书中,我了解到奥本海默是一直以“结束战争”为动机来研制原子弹的。二战时期,欧洲与亚洲多个国家都因为法西斯轴心国而遭受着被侵犯的痛苦。德国法西斯开始了研制原子弹,想利用原子弹统治世界,德国是科技强国,拥有原子科学的顶尖人才,奥本海默年轻时就曾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进修物理。美国为压制德国,与德国开始了严酷的原子弹研制的竞赛。奥本海默参加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是为了利用原子弹尽快结束二战,消灭法西斯主义,停止战争中人们的苦难。

原子弹成功研制后,杜鲁门下令投往日本。虽然二战确实结束了,但奥本海默也陷入了深深愧疚。他感觉自己不再是战争的结束者,而是毁灭的创造者。1965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电视纪录片中,奥本海默回忆起在“三位一体”原子弹试验上,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想到了《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现在我将成为死亡,世界的破坏者”。1945年10月15日,杜鲁门接见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对下令投弹的总统杜鲁门说:“我觉得我的手满是鲜血。”。一场参议院的闭门听证会上,他坦言只要三四个人拥有核弹头,就能炸毁纽约,而侦察出核弹,只能靠一把螺丝刀(最低级的搜索方式)。他仿佛看见了地球因核战争而受难,都是因他而起。此后,奥本海默开始致力于使核技术全球化,也尽全力阻止氢弹的制造,以杜绝核战争的发生。可一切不由他决定了,美苏核储备竞赛开始,对核弹的恐惧缠上了无数人类。

我并不想为奥本海默开脱,但他制造原子弹,并不是为一己私利。原子弹的研制是历史进程的必然一步,如果让轴心国先行一步,后果不堪设想。奥本海默制造出原子弹,本不该遭受谴责,因为这是当时世界局势的结果。他本人也拥有良心和责任心,对日本的悲剧表示深深的自责和愧疚。奥本海默不是冷酷的杀手,他,只不过是召应当时时代呼唤的科学家罢了。

从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著作中,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当世界上已经具备了发展某项技术的科学理论时,即使这项技术多么令人反感,不论反对者如何阻止,它也迟早会被发明。

当科学理论已经发展到某个阶段时,一个应此阶段而生的技术,是潜伏在所有科学家的脑海里的。第一位发现此技术可行性的科学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展开研制与发明,甚至抵制它,下一位也可能有别的动机而进行研制。发展科学技术的动机,在每个人身上都不同,更别提在复杂的世界局势上了,面对着新技术开创新未来的大门,许多科学家都不能抹去作为钥匙的渴望。

奥本海默研制原子弹后,美国政府又决定研制比原子弹威力大千倍的氢弹。奥本海默进行了强烈的抵制,他到处演讲,在华盛顿对许多高官进行游说和辩论,1950年,奥本海默在一个电视节目上公开挑战国家发展氢弹的计划。然而,氢弹还是被发明了。在当时来说,不仅仅是因为某些科学家的渴望,也因为与苏联核武器竞赛的必要性。在1966年12月28日,中国成功引爆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为了提高我国综合实力,保证国家安全。核弹的发明和制造,是科学技术的历史必然,也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

奥本海默是“原子弹之父”,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他领导研制的原子弹是三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巅峰,他的努力促进了二战的结束,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二战至今世界格局的相对和平。虽然原子弹已经给无数人民造成了灾难和痛苦,但不能就此怪罪于奥本海默,他是美国科学家,他的本质动机没有错。对他的评价,可以是好的。对原子弹的评价,却不能有一个确定的褒贬。这只有让人类的历史来见证了。

上一条:一场梦
下一条:“乐疯跑”有感

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