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的是刚刚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的凯瑟琳·沃森怀揣着自己立志要成为一名杰出教授的梦想来到了一个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威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师。但在威斯理女子学院,封建思想非常严重,学院学生们虽大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从小接受过优秀的教育,但学院对学生的教育重点不是教他们如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也不重视心理教育。而是受传统封建观念影响,老师和家长把学生的成功与否定义为今后的婚姻,她们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嫁一个好丈夫,做一个好妻子。学院管理层也要求老师以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教学内容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如何嫁一个好丈夫,成为一个居家的好妻子。
但即使在这样一个学校环境中,凯瑟琳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沿袭学校一贯的教学做法和风格,她坚持自己最初的教育理想,挑战学校的传统做法和规矩,鼓励学生认识最真实的自己,发掘自己的兴趣,并且大胆帮助学生去实践自己的想法。虽然中间有遇到学生的反对和质疑,但最终她以青春率直的作风,专业的教学素养,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以及风趣热情的授课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被女学生称为“蒙娜丽莎”。虽然最后学院传统势力依然抗拒凯瑟琳的教学方式,但是凯瑟琳也并没有向传统权威屈服,最终她选择了远航欧洲,决定坚持不懈的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播新的思想,倡议学生们脱离传统束缚,找到真实自我。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凯瑟琳·沃森老师的教师教育理想和教学素养。凯瑟琳·沃森老师在走进学校她就明确自己的教学思想,她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不仅是要给学生带来艺术课程本身的知识和享受,也要使学生用全新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和自我,更要给学生传递勇于突破传统思想和观念去实现自我的思想。即使在第一节课里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烂熟于心的课本知识公开挑战她的教学,学院传统势力也再三警告她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但迫于各种压力的凯瑟琳依然没有畏惧,没有放弃自己的教育,没有放弃对学生的关注,也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沿袭学校一贯的教学做法和风格,而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素养,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教学的方法,使得这些“心意”的教法让学生们“睁大了眼睛”。并且,她还鼓励学生们挖掘自己的兴趣,实践她们的才能。不仅让学生们在专业知识领域里 “大开眼界,发散思维”,更让学生敞开心扉,回归心灵的选择。最后,凯瑟琳·沃森老师凭借自己坚定地教育理想和深厚的教学素养,获得了学生们的钦佩与尊重。我想,老师的教学素养可以让老师在课堂中树立自信和权威,对引导学生思想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其次,一个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只有拥有教育理想,才能产生激情,才能转化为行动自觉!电影的最后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并不是所有漫游者都毫无目标,尤其是那些打破传统、寻求真理、打破戒律、超乎想象的人
第二,凯瑟琳·沃森老师的新颖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凯瑟琳·沃森老师上课的方式与学院传统的上课方式有所不同。她看到了学生们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看到了学生们的才华以及令人震惊的思想,所以她不拘泥于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从生活中发掘、丰富教材,在生活情境中实施教学。她的教学方式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内容不是传统的“婚前妻子培训”。比如,凯瑟琳·沃森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思考艺术品表达出来的东西,如何欣赏一件艺术品。在电影里就有这么一句话“一副好画是不受主观控制的。”她凭借这样一些新的主张新的思想,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敬佩。但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只会教死书或者死教书,教学形式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文字,并不擅长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扩展到教材之外的实际生活。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们所要学习的正是凯瑟琳·沃森老师这种突破书本知识,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关注现实生活的教学方式。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者。或者说,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不断关注外面的世界,不断地学习,注意到社会发展的变化,然后把这种新的思潮带给学生
第三,凯瑟琳·沃森老师带让我明确了对“幸福”的定义。凯瑟琳把自己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自我的实现上,她教会学生突破束缚自我发展的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观,带领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教师工作带给她的幸福。然后她坚定地告诉她们“不,这不是你们想要的,你们可以做得更好,找回自己”,她的勇气激励了学生们,告诉学生们关于“幸福”定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启发学生们去寻找真正带给自己幸福的源泉。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蒙娜丽莎在微笑,但是她幸福吗?”,我想,幸福是自己给的,不依附于金钱,不依附于物质,不依附于伴侣,不依附于他人,不管是在教育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尊重传统,但不一定要像卫斯理女子学院的学生们那样屈从于传统。幸福,就是像凯瑟琳·沃森老师那样,在人生的旅途中,至始至终都需要我们静听内心,谨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