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您好,520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3/05/27 点击量:

5月20日,是“世界陌生人”日。就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来来往往的陌生人没有及时伸出援手,一个生命在广州大桥悄然离去。


  他五十多岁,身形健壮,生前在一家物业公司工作。这天下午,他骑自行车路过广州大桥的时候,突然晕倒在地。当急救医生赶到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失去生命迹象……医生说,病人被耽误得太久了,从晕倒到被救,整整超过了50分钟。他没有外伤,医生初步判断是突发心脏疾病猝死。

  50分钟!一个垂危的生命与死神抗争的时间。在人来车往的广州大桥上,在那漫长的50分钟里,为什么没有人慢下脚步,去看看这个摔倒的人发生了什么事?哪怕仅仅是动一下手指,早一些替他拨打120。


  这一天,是“520”,我爱你。年轻人的情爱,都在心中蠢蠢欲动。然而,看到这样的新闻,不知大家心里是什么滋味呢?这一天有没有因此而有点阴沉?


  几千年前,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都向往这样的社会:人们不仅仅关心自己的亲人、爱护自己的孩子,更愿意把爱拿来分享,让社会充满爱。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类悲剧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最容易唤醒我们的良知的记忆便是“小悦悦”事件。同样是危急时刻,过客们袖手旁观让一个稚嫩的生命逝去。


  爱,难道仅仅是一个狭隘的字眼?


  自记事起,听了太多长辈们的教诲、听了太多人不幸的经历,我向来对陌生人存在戒心。越长大,似乎越明白人性的贪婪、社会的险恶,也就越不敢冒险、不愿吃亏,拒绝别人的次数也就随之增多。 其实,社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它比较新奇。一般人做的一般事很难成为一条有轰动效应的新闻,因为它太普通了,甚至每天每时每地都在发生,根本没有看头。


  有人反驳说“不是我们不想帮助别人,而是这个社会做好事反倒被勒索的事情太多了,让我们望而却步。”“太多”--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起每天都在发生的“不坏的事”,它仅仅是九牛一毛。社会之所以显得悲剧,正是因为越来越多媒体人将这“一毛”炒得红红火火,也就越来越多人拿着放大镜去看待这“一毛”,窥一斑而见全局,人人自危(更有甚至,借这“一毛”频频拒绝帮助别人,实质上却是吝啬于自己一点点的付出)。因而当自己面临帮与不帮的抉择时,诸多不幸事件的画面不由自主地浮现脑海,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也常常听人感叹现在的社会不比从前,人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我觉得,不是我们的社会变得有多么险恶,过去,这些坏事也时有发生,只是当时的科技还没如今的发达,新闻送达率相对较低。而且在人们仍关注温饱问题的彼时,对社会国家大事的关注度也相对不高罢了。此时科技发达起来,人们的温饱也基本解决了,对社会和人的关注度高了,新闻曝光率自然就高了。


  转型中的社会就像正驶在转弯处列车,有些扭曲是必然的。为了站稳脚跟,车上的人也容易相互摩擦起来。我们不能故意挤压别人,也没有必要将无意中靠向自己的人推搡开。另外,我们还要明白,只有很小一部分人,侥幸想揩揩油、甚至奢望拿别人做肉垫,更多的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仅仅想要靠自己“坐稳扶好”、以求安全过渡。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与你有任何接触的。 我们需要关注社会新闻、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好事坏事,来获得用智慧分辨那一小搓人和大多数人的能力。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自身的警惕心理、学会保护自己。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陷入危机而不得不请求别人的帮助,所以,不要忘记去关怀别人,不要忘记感召别人对社会善意一点而不是夸大其丑陋,因为下一个需要帮助而不得的人可能就是你、你的家人、你的朋友。

  您好,陌生人。

上一条:流光容易把人抛
下一条:花开的声音

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