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劝募及我的思考
来源: 发布日期:2012/12/16 点击量:

——“你好,我是广外志愿者,可以耽误你一点点时间吗?”

——“不好意思,没时间”;

——“你好,这里有一个给西部山区小孩送爱心包裹的活动,可以了解一下吗?”

——“我没小孩”

——“阿姨,我是大学生志愿者,可以给山区小孩捐个爱心包裹吗?”

——“小孩很大啊!”

——偶遇一群和尚,冲上去“师傅,出家人慈悲为怀,可不以给山区小孩捐一个爱心包裹?”

——“没钱”

偶遇外国人,“Excuse me ,I am a volunteer of the GDUFS ” “Sorry , I am busy now”

这是我做善行100爱心包裹志愿者街头劝募时和陌生人常见的对话,被拒是正常现象。做了6天的志愿者,劝到4个爱心包裹,成绩一般。虽然自己作了充分被拒心理准备,但当各种冷眼、白眼、忽视、无视袭来时,一直热脸贴冷屁股,问了100个人都没人愿意捐赠时,难免有点心灰意冷,特别是朋友劝到时自己却没劝到,这种失落感更加明显。幸好,这种念头只是在我脑里停留了很短一段时间,我想得更多的是感谢这次经历,让我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对话,帮助我去尝试认识一个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自己。 自己信才能让别人信。

最开始听说爱心包裹是大一的时候,那时候是从师兄师姐口里得知的,不过具体怎样运转我也说不上来,也有同学说这个机构不可信。通过观看宣传视频和参加志愿者培训,对它透明度有所了解后,我才相信这个活动是致力于把公益大众化,通过街头劝募的形式一对一帮助给山区小孩送爱心包裹。在劝募过程中,我始终相信自己是在做一件于小孩有益的小事、于社会有益的大事。自己信才能让别人信,底气足才不怕质疑。就算一直碰壁也可以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不是说社会上什么人都有吗?我就不信遇不到好人。就这样坚持6了六天,还真给我遇到了好人,有个带着小孩的阿姨主动和我说他要捐一个。

反求诸己

经常有同学(包括我自己也会)抱怨路人步履匆忙不肯停留、买得起名牌却不肯捐一个包裹诸如此类的话。也许只是一时发泄话语但后来想想这样的评论对路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志愿者有道德高处的优势,站在道德的高处对别人颐指气使以显示自己有多崇高,好像路人不按这样子做就道德低人一等,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危险的。遇事不妨反求诸己,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自己在路上遇到这样的募捐,自己是否也会推脱。人是容易严于待人、宽于待己的,遇事不妨对自己多一分反省,对他人少一分苛责。一个真正的志愿者首先要做好自己。

慈善之于中国

中国古来就有乐善好施的说法,但慈善事业却起步较晚。慈善最重要的是透明,郭美美事件后,中国慈善事业遭遇严重信任危机,不透明中国慈善事业就没有出路了。再者,对于中国慈善事业,我愿意相信未来。如果一个人是肯定的、理性的,觉得事情是可为的,那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反之,如果一个人觉得所有努力都是无用的、白费的,那么现状就不会改变。有句话说得好。中国慈善事业环境再恶劣,难题再复杂,首先个人不能放弃努力,你若光明,中国就不黑暗。近日,中国红十字会公布了年度收支报表,虽然只是走向透明的一步,但也是公众努力推动的成果。

近日冷空气来袭,广州既降温又降雨。整个城市笼罩在蒙蒙细雨中,行人加快了步伐。志愿者依然伫立在街头,微笑着对过往的行人说:你好,我是大学生志愿者,我们在给小孩……

我们期盼着一个回头、一抹微笑、一次驻停。还有一句回答——我要捐一个。

上一条:闻“糕”色变
下一条:由书法想开去

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