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从优雅看传承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11/25 点击量:

我喜欢维多利亚时代,整个社会虽繁荣却思潮涌动,工业进步带来的更多是新奇而不是异变,人们大都还保有着优雅的情致和礼仪。女子们开始有所作为,并不仅限于读书沙龙,被传统束缚着,思想却肆意勃发。

优雅的蓬勃,是我所爱的。

正如我欣赏英国人顽固的优雅。他们好像都是波澜不惊的,不会为所有的事情大惊小怪,凡事要合乎礼节体统,喜怒哀乐都要克制。举手投足不经意的细节,眉眼之间传递的秘密,都埋藏着一些或者是暧昧、或者是假象、或者是仇恨、或者是怨艾。而他们又是等级分明的,所有把上流社会区别于下层社会的标志都是那样滴水不漏,一丝不苟,一个鼻烟壶或者一对袖扣,都能彰显他们的品味和地位。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危机的今天,在所有的规则早已经被打破,如此多的英国正剧仍旧会这样吸引住我们目光的原因。

然而,在20世纪,和大英帝国相似,另一个也曾经辉煌一时的全球性大帝国和它同时走到了迟暮——大清帝国,从英国人恪守的优雅和风度来看,我们是否像他们一样,拥有如此的心态?

大英帝国从二战之后土崩瓦解,到现在沦落成了英联邦,曾经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帝国领土到今天已经跟英王国的人没有丝毫的瓜葛,只剩下了本土的大不列颠岛,连爱尔兰岛也只剩下了半个.世界首席的地位也被美国所取代,按道理来说英国人应该更低落,但是英国人似乎带着与生俱来的冷静与客观,当年帝国瓦解之时,在国会有一场辩论:究竟是要花更多本土人的银子,来养活那些占领着殖民地的军队,维护帝国的面子;还是把精力投入到本土,让本土人民过上好日子。最后的结论不言而喻。可以说英国人是很正视现实的。很少有人拿“我们的祖先曾经占领着全世界”这一点来大肆幻想。这一点和中华帝国的遗民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告别帝制也已是久远的历史了,但是中国人却总是喜欢翻出当年曾经帝国时代辉煌的历史来,聊以慰籍当今的失落。“我们的祖先曾经如何发达,我们的祖先曾经世界第一”这是很多当代中国人的口头禅,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历史和现实的区别,可见中国人失落的心态要比英国人严重的很多。在英国,尤其是老一辈的人,还仍然保持着帝国时代的绅士风度,他们的素质仍然非常的高,和年轻一代的开放形成迥异的风格。而在中国的老一辈的身上却很难找到曾经辉煌年代的风度与素质,反而中国的年轻一辈的素质更高一些。总之,中华帝国的后代们并没有努力去保持帝国时代的风度和修养,对传统放弃了很多,但却总是怀念当年的辉煌。而英国人则更正视现实,曾经的辉煌已经失去,再奢望也无计可施,但是有些东西,是敌人夺不走,时代冲刷不去的,比如帝国时代的绅士风度,素质修养,比如他们骨子里的优雅,他们对自身文化的珍视,该唤起我们内心深刻的反思。

上一条:谁懂儿女心?
下一条:春风化雨的恩泽

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