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才真正地意识到,公益是如此多的选择,志愿者也会有那么多的参与机会。每年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与老人长者有关的,与青少年儿童有关的,与山区小孩有关的,与农民工有关的,都有很多。
前些日子去了学院的广少图英语角志愿服务,在那里接触到了一群幸福的孩子,有爸爸妈妈陪伴在身边,甚至有点小脾气的小孩子,我们都深有感触地说了一句: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可是,说完之后,我接着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那那些没有父母陪伴,没有温馨周末,没有足够图书,没有机会吵吵闹闹的孩子,又如何谈幸福呢?
曾经看到一个关于记录留守孩子生活,想要作出努力的导演的采访,标题是:拍累了,拍疲了,真不想再拍了。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无奈,看到了一个努力去做,却感觉改变不了什么的公益人的失望与无奈。在这个采访中,这个导演有提到自己关注留守孩子,并且一直以来投身于记录他们生活的动力,我认为就是一个触动。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去做一件事,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而我们想要做一件事,很大的原因,就是有那么一个瞬间,你被什么触动了,你觉得你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变你所看到,所了解到的东西,于是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行动者。
导演的无奈,或许是缘于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似乎没有让孩子的生活改变什么,其实,已经在悄悄地改变了,只是还需要时间。正像导演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感觉到自己力量的渺小,而这个社会问题太沉重,至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记录者和目击者的我,身在其中,却无能为力。但是,影片会唤起更多人的关注,从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复杂,让幼小的当事人发声。”是的,或许我们能做的很有限,甚至有时觉得很无力,不知道自己这样做能改变些什么。的确,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与评估,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多,做的更好。
或许,留守孩子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缺乏温暖,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孤独,甚至是孤僻的孩子。因为缺少陪伴,所以更加需要情感的倾诉,他们也一样拥有诉说自己情感的权利和机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的陪伴,他们也一样拥有沟通情感,得到陪伴的权利。
我看到了这样幸福的一群孩子,有父母在身边,要什么有什么,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机会,却让我想到了那一群没有父母在身边,缺乏沟通,缺乏陪伴的孩子。我由隔代抚养,想到了教育。在农村的孩子,接受了不平等的教育,接受了没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的现实,那他的后代呢,会不会也一样地,成了人们口中所谓的留守孩子,那接下来一代接一代呢,会不会就形成了一个不变的循环?那那些孩子的命运呢,又有谁能帮他改写,如果自己都没有改变的心和支持的话。留守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以后又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会不会已经不知道陪伴是什么了,想想都觉得担心。
我想,作为一个大学生,这些就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尝试解决的问题,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或许我们也会感到迷茫,感到无奈,但是勇敢站出来,不管未来怎样,都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接受,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也是我们成长最好的记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