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着实让我再一次燃起了对电影的热情,它让我对太空惊悚片又有了重新的认识。看过的此类电影最有代表性可能还要数《异形》系列,但不同于《异形》系列以及其他同类题材影片的是,《地心引力》中的主人公要面对的不是恐怖的未知生物,而是由求生欲而产生的恐惧。女主人公独自一人在太空漂泊,为了返回地球、为了再一次感受到地心引力做了一切努力。她要对抗黑暗、寒冷、失重、孤独等一切引起恐惧的事物。从这个角度看,它有点像《少年派》。
然而,与李安充满东方哲学意味的叙事与主旨不同的是,本片更侧重于表现一种鲁滨逊式的冒险与求生精神,强调了坚毅品格的力量。在表现这个主旨时,导演并没有大肆鼓吹美利坚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制造一个又一个小转折,在推进叙事的同时表现出了主人公品格,顺带还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导演将影片的节奏控制的非常好。将这样的一个故事控制到一个半小时,既不 让人觉得冗长也不让人感到唐突。影片中女主角曾尝试过自杀,但她想到了死去的Matt最终还是重新鼓起勇气继续求生。尽管这是一个及其俗套的梗,但导演运用一个长镜头直接将观众引入到Ryan的幻觉之中,而此时观众并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是Ryan的内心活动,这给了观众一个惊喜。当观众意识到这是幻觉时,他们早已能接受女主角的内心变化,这就避免了叙事唐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说,本片传递正能量的主旨与恰到好处的结构布置共同造就了这部电影的闪光点。
除了坚持求生以外,本片还处处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这与求生欲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Ryan挣扎着进入国际空间站之后,她脱掉了所有宇航服,蜷缩成一个婴儿的姿态。她身后是如同脐带一样的保护绳,伴着身后舷窗透进来的光辉,一个胚胎的意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象征着生命的初始。Ryan在自杀前通过无线电听到狗吠声与婴儿啼哭声也表达了这个主题。当Ryan最后重回地球时,她在水中挣扎许久最终爬上海岸。水是生命之源,经历了水的洗礼,Ryan获得了新生。而在岸上时,导演给了她抓泥土的特写。这是earth的一个双关,她为回到地球而感到欣喜。最后,导演通过一个仰角镜头描述了Ryan站起来的过程,衬托出了她的伟大与坚强,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与片名相呼应。
奥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张力十足的表演也是本片的一大闪光点。忽略掉乔治克鲁尼打的这个大大的酱油,本片几乎就是她的独角戏。她将人物内心的变化表达的十分到位,拿捏得恰到好处。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能驾驭好角色的演员,再好的剧本与结构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极度恐惧,到平静,到绝望,再到希望,每一个情感上的转折都被她很好的传递了出来,让观众觉得这是人类情感真正会有的变化,而不是为了拍戏而设计出来的戏剧性转折。不愧为影后级别的人物,即便是在绿幕前也能收放自如。
最后还要小小吐槽一下片中关于中国元素的加入。我想,如果不是里面有天宫和神舟,《地心引力》很可能就无缘中国大银幕了。但是我真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在内地院线上看到这种优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