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5/01/08 点击量:

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对于电影的整体观感仅仅是一部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而已。而这学期修了教育心理学后再来看这部电影,却有了截然不同的体味。

之前也陆续看过一些教育类电影,剧情无非是仁爱的老师和问题学生的故事。但《放牛班的春天》却用音乐为影片提色不少,贯穿全片的清澈童声令人难以忘怀。

在片中,校长的铁血教育与马修学监的宽容仁爱的教育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的作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对立。

校长是典型的行为主义者,刻板冷酷,遵循着“犯规”-“惩罚”的定律一成不变。学校厚重的大门、会客安排的严格要求以及关禁闭罚劳役等处罚手段的军事管理,都使这所学校看起来不近人情、仿若牢狱。在咆哮校长的严格处罚下,学生在其面前惟命是从,但转身却又变成了一个个无所不为的问题学生。由此可看出,校长行为主义者的犯规惩罚定式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情感,终造成了学生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恶果。

这样对比的映衬下,马修学监便是温和的人本主义者了。在弱小无依的孩子面前,他给予关怀,充当父亲的角色;他尊重孩子们,事前总是先问询原因;他帮助孩子们发掘自我价值,成立合唱团,最终造就了音乐天才皮埃尔。从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马修是将孩子们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上看待的。对待顽劣的孩子,他努力和他们相处发掘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马修的种种作为还符合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归属于爱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马修一步步引导着这些问题儿童走上正轨。

我们常说以小见大,而现在,在马修这位秃顶的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师德的可贵,而整部影片也反映出了教师这一角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工作者不能像校长般一味的惩罚,强化是应有的,但应多些运用于奖励、鼓励方面。一味的惩罚可能会造成负面消极的影响。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向马修学习,胸怀博大、宽容耐心。人性本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适度正确的引导、发觉他们内在的优点,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上一条:我思我感
下一条:从心理角度看麦考利•卡尔的堕落

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