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我会说是《三个白痴》。该剧在高冷的豆瓣评分高达9.2,说明它的实力毋庸置疑。但是它之所以是我的最爱,让我观看高达7次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它好看,因为精彩的、分数比它高的影片比比皆是。而是因为这部影片让我觉得感同身受。我想一个人最爱的东西一定是能最大程度引起他共鸣东西。《三个白痴》就是这么一部让我感受颇深的电影。
学校的教育
故事发生在印度的帝国理工学院,高深的学府,极低的录取率,每一个学生都能骄傲的宣称自己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而他们也的确是。当院长站在阶梯上把几箱被刷下去的学生资料推倒时。一下就觉得,这是中国!情景何其的相似!每一名站在一等一学府的人,哪个脚下不是踩着成千上万被挤下去的对手?每年的高考,被社会形容成恐怖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家长们寄希望于孩子一定要挤过去。那有形无形的压力逼得学生喘不过气,考完试后竟然会以撕书扔书这样我觉得非常暴力的行为来发泄,这何尝不是一种病态呢?至于高考失利后绝望自杀的人,就像院长那因考试失利难忍压力选择自杀的儿子一样,他们是最可怜的牺牲品。想接受更高的教育真的需要人结束生命吗?
当院长拿着太空笔,问谁想拿到,底下立马密密麻麻举着一堆手时。这不就是我们中国老师们最常用的“激励法”吗?无论这支笔是干什么用的,只要它是第一的象征,是最好的代表,那么作为学生,你就要有拿这第一的斗志和目标。如果你不想,那就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我们的目标真的就只有一个,成为唯一的那一个吗?评判自己的标准就只是老师手里的那一只笔吗?或许我说的很严重,但新闻里却常常播报着那些为了一纸分数拼命学,放弃了很多欢乐的人的事情。不排除新闻夸大和有所选择,但我想这样的人在中国还是不少的,尤其是一些较为落后偏远的地方,学生是可以凭借考试到更好的地方求学甚至改变人生的。有时想想,这既是一种对他们的不公平,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残忍。
电影时刻都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的男主角,兰彻,从一开始就显得与电影里的其他人格格不入。他在一开始就显露出他独有的狡黠,当高年级的师兄戏耍新生时,他却利用初中生都知道的原理:尿液是导体,成功的报复了自负的师兄。他的出场令人忍俊不禁,看他那呆头呆脑的样子,没想到确是一个高级腹黑。新生们即使不满也无法反抗也不敢反抗。而他却是特例,不但不屈服还能运用智慧去反击。
我想我们中很少人可以这样做,我们的观念是从众,既然欺负新生是传统,那就让它继续传统着吧。没有人想打破着不合理的传统,大众忍气吞声,你有何必强出头呢?我们对于权威总是敬畏着,老师出错了,就算全班人都能证明,但是鲜有人出声去提醒,就等着老师自己发现吧,发现不了,那就算了。我们总有一种不合适的“低调谦虚”,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种价值观不单单渗透到了生活中,连学习也“秉承”这种价值观。久而久之,我们越来越退缩,越来越沉默,就像个哑巴一样接受老师的灌溉,没有反馈没有争议,单方面的学着,不仅自己学习无趣而且像黑洞一样吸走老师的教学热情。
学生的学习
除上述之外,兰彻的两个朋友,法汉和莱俱,更是我们一些学生的典型代表。一个无心向学,一个努力却成绩总上不去的差生。放在我们的眼里,一个就是不好好学习,不务正业,一个就是蠢,努力了还上不去不是蠢是什么?两个都没救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兰彻帮他们找到了原因。
法汉的兴趣不在工程,而在摄影。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像看不上眼的两人,再怎么撮合也不可能在一起。可是家里总有一个乱点鸳鸯谱的家长,他为你找好了出路,不管你爱不爱对方。法汉的恋人是摄影,可是他爸爸却让他娶工程。这注定是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反观我们中国,多少家长一拍巴掌就帮孩子定了所谓的热门,前途“多金”专业。多少人明明不想学这个专业,最后却还是屈服于家长,为了所谓的“爱”。不排除有些人最后会喜欢这个专业,但有很多本有着自己热爱的领域的人被迫选择另一领域。在我心中,真正的尊重和爱不是单纯听从家长的安排。而是能与家长商量好,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且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是尊重,才是爱。就像法汉听从了兰彻的建议,诚恳的与爸爸摊牌,最后也能努力的将自己的摄影事业发展好。
再来看看莱俱,他是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太低,情绪唤醒水平太高,太焦虑。他家庭窘迫,大龄的单身姐姐,瘫痪在床的爸爸,扛起一家重担的妈妈。全家的希望全寄托在他一人身上,他自卑,害怕,害怕自己学的不好考的不好,而他将希望寄托在手指头上的十个神戒。正所谓动机水平高到一定程度,学习效率反而适得其反。他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他惧怕失败,他既逃避失败也不敢迎接挑战。但这样的逃避只能迎接到更惨痛的失败,不敢直面自己人生的人只会是一个失败者。好在在兰彻的帮助下,莱俱懂得怎样接受自己。在面试官面前坦诚自己自杀的经历,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焦虑感爆表的人,一边担心着结果,一边却又不想学习。结果什么也没得到。
至于剧中的“反派”消音器,他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学霸。他可以丝毫不差的背出机器的定义,作为优秀学生去发言。可是他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在考试前夜扰乱“军心”,偷偷打小报告。这样的人,品德不好。品德不好,最后只能追着兰彻跑要合同了。所以学习不仅仅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这部电影带给我很多感动,很多思考,对于我的男神兰彻,我无需多余赘述。因为他已经是我的偶像我的榜样,他的金句:“追求卓越,成功便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已经成了我的人生信条之一了。
最后想感叹一下,阿米尔汗在44岁“高龄”出演20岁大学生竟毫无违和感,也让我将阿米尔汗列入我最喜欢的男演员列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