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围城》读后感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9/16 点击量: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围城》在这只每小时慢七分钟的老钟的击鸣声中走到了结局。

《围城》在写些什么呢?我本以为看完这本经典会有心有所感,但直到最后心里仍是一片平静。

方鸿渐,开始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不学无术,挥霍家中钱财的放荡子。出国留学,辗转各校也考不到博士学位,最终买了个假文凭以给家里个交待。谁知还被报纸大肆宣扬,令他羞愤欲死。到这里,他的另一面显现了出来——羞耻心。方鸿渐的羞耻心在书中所有人中可以说是最分明的。他做了不好的事,他知道,以之为耻,要在心里小心地藏着才好。所以当苏文纨提起报纸时,他又是一阵面红耳赤。在后文写到韩学愈时,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他自己的话说:“撒谎骗人得像韩学愈那样才行,要有勇气坚持到底。自己太不成了,撒了谎还要讲良心,真是大傻瓜。”撒了谎还要讲良心,这也是方鸿渐的“失败之处”。作为全书的主人公,方鸿渐从一开始的意气风发、家中富余到最后的郁郁不得志、手头紧张;从一开始火辣的鲍小姐、文质彬彬的苏小姐到最后的“常带着惊异的表情”的孙嘉柔;从上海到湖南再到上海。事业、家庭、婚姻都在走下坡路。因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也因为战乱。方鸿渐的缺点很多,不上进,偶尔的小心眼、暴脾气,懦弱,虚荣心强,没主见,易妥协……但如果没有战乱,他仍是家世渊博的方家大少爷,他可以凭着家里的关系谋得一个光鲜的职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在生活的闲余时光回忆回忆曾经的风流爱情。如果没有战乱。

将目光投到战火弥漫的民国时期,多少人的命运因此改变。财富、亲人、爱情,在战火面前,这些变得无比渺小。说到底,方鸿渐只是那个时代下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出国留过洋罢了。但他也是那个时代无数年轻人的缩影:年少无知,意识到已为时过晚;追寻爱情,到最后结束于一场平庸的婚姻;遭受不平与嘲讽,日渐压抑……这些人,带着些许文化和与之不符的极强自尊心,构成了社会中庞大的一个阶层,来来往往,到处都是。他们也会在时光里渐渐老去,可能会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可能永远郁郁不得志,但会在时光中慢慢融为一样的人,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我想,这是方鸿渐的结局。

除了方鸿渐,还有常常为之雪中送炭的赵辛楣,斤斤计较、贪图小利的李梅亭,老科学家高松年,孤芳自赏最终又流于世俗的苏文纨,“千方百计”的孙嘉柔,“倷是好人”的王美玉……他们或与方鸿渐一样、或地位高于他、又或低于他,构成了这个社会熙熙攘攘的人群,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过得更好。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在方鸿渐身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上一条:《我的高密》读后感
下一条:我的未来 我主宰

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