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想要的生活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07 点击量:

前些日子,我在网上看到一篇两三月前的旧文章,名字叫做《生活的价值在提高底线》。是旅居苏格兰的内地作家潘采夫的小散文。讲他在北京,在苏格兰两种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在那篇文里,北京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作者唤它做“火锅 城”。因为在他眼里,每一个生活于此的人,与火锅里的毛肚肉片其实并无太多差别,都是被不断煎煮,不断沸腾,不断翻来覆去。身不由己,且不知如何停止.


其实在我眼里,中国大多数的城市都是一个大火锅。只是有的城市是麻辣底的,有的城市是清汤底的,有的城市甚至是巧克力底的。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滋味,只不过驱使我们在城市里运转的动力,却是那炉下的火,而并非我们自身。


而后我在想,想我想要的生活。

这其实是一件十分不好的事情。当一个人思考理想生活时,现实便被无情地唾弃与鄙视。它们彼此的差距会因为人的念想愈发扩大。直到我理想破灭,碎屑从天际坠回现实的地面,再一次不分彼此。只好继续过着那破罐破摔的生活。


我只想过一种很简单的生活。有时间写作,有时间看书,有时间观影,有时间旅行,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喝茶,有时间睡觉,有时间关心菜价,有时间享受阳光。唯一没有时间的,便是去奔波忙碌。像我父亲一样不去关心政治与领导人。


我在潘采夫的文字里找到我所期盼的生活。

“平淡生活,简单快乐,在瞬间减掉20斤体重之后,我开始像本地人一样生活,不打车,到哪里都步行,不骂人,路上见人就说sorry,不愤世嫉俗,喝咖啡,在阳光下读书,不抽烟,不翻墙,不谈收入,不谈住房,不骂政府,看社区合唱队演出,当各种志愿者。”


我在无数外国电影里看过这样的生活,小小的社区,大大的家,浓浓的咖啡,淡淡的酒。


而在国产影片当中能与之相称的却少之又少。大抵也只有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可以给我这般的感觉。他在三月份发的一条微博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想他很好地概括了为何我会热衷于这部简简单单的电影。
“每逢今天这般晴朗的天气,我就会非常想拍《非诚勿扰》那样的电影,主人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衣食无忧,各种不期而遇各种邂逅各种惊鸿一瞥各种如愿以偿,浮想联翩。这种浪漫故事很难成形的原因是,北京这种天气不会持续三天,三天后空气就会变得污浊混沌,心情也一落千丈,所以写沮丧很少被晴天打断。”


我亦有理想的工作,理想的未来。那在我看来是甚好的安排,且不需花太大的力气,费太多野心,编织太多阴谋。只需努力丰富自己,使自己的内心真正可以说得上独立与健全,便可接近我理想的生活。


可谁知道未来是怎样的?我曾经亦是幻想大学是多么美好翩跹,可当下我最思念的其实是高中时的生活。


我有个朋友告诉我,只要人担着责任就不会拥有自由了。当自己隶属于某些人,某些事,某些群体时,身上的责任便多了。因而自由便少了。我想这正是我怀念过往的原因。那一年我无所依属,不属于任何东西,仅对自身负责,因而享有着最接近真实的自由。


我想要的生活,简单又困难。我想要一种平常,安详,不着急的生活状态。不勾心斗角,不野心勃勃。游走于享受物质与隐匿遁世的理想之间。用手机切水果,用电脑看电影,用纸本看书籍,用杂志接受新观念,用信件寄托旧思念。等到那时,两三个月前的文章便也不容易被人着急地贴上“旧”的标签。

多美,多好。


最后我想用《生活的价值在提高底线》的最后一段来结束全文。以表达我为什么要想生活,而什么又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们有权选择过一种简单的、尊重生命本真的生活,并且有能力去实现它,即使别人给你的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当你爱上仰望星空时,你对身处阴沟就不能安之若素,你会想方设法抬高生活方式的底线,也许,这就是你曾在别处生活的最大意义。”


愿你生活,如你所想。

上一条:我的中国我的梦
下一条:乒乓球:实力与心理的双重考验

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