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颇有雅致,竟研读起李宗吾的《厚黑学》来。
首先要谈一谈我与厚黑学之渊源。
我最初之接触厚黑学这一名词,是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上看到的,讲到刘基是精通厚黑学之人。那时心中便起了疑惑,究竟这厚黑学乃何方神圣?是多么高深莫测的学问,使得金玉既其外也其内的刘伯温大谋士成朱元璋起义称帝之大事。但毕竟那时只是看过想过疑惑过,并没有多去深究。
与厚黑学的第二次邂逅,是上学期。当我踟躇于图书馆时,无意中眼光觅得一本《心理与力学》,见到上面大书——厚黑学三字,我便借了来看。那本书没看完,但应该说是为我今番研读厚黑学打下了基础。起码我知道了,厚黑学是民国一个叫李宗吾的学者发明的。《心理与力学》是李宗吾关于厚黑原理的一本书。怎奈上次在图书馆寻得的那本《心理与力学》,并非李宗吾亲笔所作,是另一学者所著。看了几页书,纵观全书,只是列举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等史书中的中国历史故事,最后引出李宗吾的一些厚黑原理,读完跟没读一样,便没读下去。
直到今番购得《厚黑学》一书,如获至宝。终日捧之,望求得真义。
这本书在正式讲李宗吾的厚黑学之前,是几位大家关于李宗吾这位作者生平的些许介绍。柏杨、林语堂、南怀瑾等大名人赫然其列,能让这几位为李宗吾作序引荐,可见李宗吾确是有大学问之人。
我一贯觉之,清末民初的那代人,即鲁迅郭沫若这一代,接受的文化熏陶、身上蕴含之文化素养、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中国汉字之理解把握比之现今的人远远过之而无不及。何故?鲁迅这一代人,生于清末,清末1905年以前,科举制尚未明文废除,科举中榜仍是中国青少年之一般出路。故那时之青少年在孩提之时所接受的教育,还是纯正的传统的儒家教育。从小所耳濡目染的皆是儒家之四书五经乃至二十四史,再多者则如战国策、三国志,或有小说者也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属文言小说。他们熟读中国古典,熟读中国历史,熟读古文观止,由此对文言文,对中国汉字有特别深入之了解。古语云,看得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这一代人,心中对于中国历史之了解,对于文字的把握,特别老练独到。所以这一代人,进入民国,成为文学大家者比比皆是。纵观鲁迅、茅盾等小说家,郭沫若、闻一多等诗人,对于汉字的把握,独到深刻而灵锐。这些作家,每写一字,真正可谓之一字千金。
李宗吾便是我理解的像鲁迅郭沫若这一代人,生长于清末,老于民国,带有今日后人难以匹敌的文化素养、对中国历史和汉字的深入的理解。李宗吾在厚黑学的自序里面也提到了,他曾“求之四书五经”、“求之诸子百家”、“求之二十四史”。更加坚定了我的观点。
李宗吾成长于“四书五经”之书海里,厚黑学一书开始,即从中国历史谈起。
何谓厚黑?面厚心黑,既是厚黑。
何来厚黑?厚黑,李宗吾得之于二十四史。宗吾曰: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脸皮厚,心子黑,这是李宗吾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理解。三国之时,曹操心子最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所以成三国鼎立之一足。刘备脸皮最厚,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所以也成三国鼎立之一足。孙权厚黑兼修,虽黑不如孟德,厚不如玄德,然三分天下也得其一,成三国鼎立之一足。楚汉相争,刘邦脸厚心黑,宗吾称之为厚黑界之大圣人,项羽不厚不黑,因而天下姓刘不姓项。对此宗吾感叹到:如有项羽之才之美,使厚且黑,刘邦不足观也已。另韩信是脸皮厚而心不黑,故功名虽成但终被诛三族。范增则心子黑而脸皮不厚,终被项羽气走而致使项羽兵败。这便是宗吾在厚黑学第一篇中,对面厚心黑的阐述以及引用中国历史名人的例证。
初读之,觉得宗吾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以面厚心黑来说曹操刘备刘邦诸人,倒也说得通。似乎此面厚心黑之说无懈可击。然而我想宗吾毕竟是后世人,曹操刘备刘邦等毕竟已是历史,任凭宗吾说甚么自己面厚心黑,历史上的人总不会站起来反驳自己面薄心白。宗吾面厚心黑之说,难免显得圆滑,道理虽讲得通,却也难以避免自圆其说之嫌。这等说法类似于我们今日对唐诗的解读,是带有一种后人的大胆的臆想。李宗吾之面厚心黑,这种臆想很大胆,很新鲜,难怪乎连林语堂南怀瑾也对宗吾大加赞赏。
厚黑学,我想这是一种为人处世思考的观点、角度。用面厚心黑,可以将一部二十四史的人物总而括之,用面厚心黑,不仅可用于学术上,生活中,宗吾也说,“即使乞讨,也比别人多讨得一点饭”。也确是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观点。正确与否,我目前还不能得知。然而我想有一点李宗吾肯定是对的,即是他在书中极力倡导的思想独立。思想独立,独立思考,非出于此则宗吾也不能悟出面厚心黑这一哲理。